时间:2025-11-03 预览:0
电缆作为现代通信和数据传输的基础;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。在众多电缆类型中;光纤(光信号、长距离、高速率)、双绞线(铜线、成本低、易安装)和同轴线(同轴结构、抗干扰强)是最常见的几种。

一、光纤
1.结构
由纤芯(极细的高纯度玻璃丝或塑料纤维,光在此传输)、包层(包围纤芯的玻璃层,折射率低于纤芯,使光能在纤芯内产生全反射,代表了当前有线传输技术的最高水平)和涂覆层(保护纤芯和包层,增加光纤的韧性)组成。
2.传输原理
在发送端,电信号被转换为光信号(由激光器或LED产生),注入光纤,然后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,光信号在纤维芯中传输,包层的折射率低于纤维芯,使光能够在纤维芯中不断反射前进,实现高速、远距离的数据传输。在接收端,光信号被检测器接收并转换回电信号。
3.性能特点
极高的带宽(传输容量巨大)、极低的衰减(传输距离极长(可达数十甚至上百公里无需中继)、完全免疫电磁干扰(因为是光信号,不受任何雷电、电力设备等干扰)、安全性高(很难在不破坏光纤的情况下进行窃听)、传输速率高(可达 10Gbps 以上)、重量轻、体积小。但是成本较高(光纤本身、光端设备及安装熔接成本都高于铜缆)、安装维护复杂(需要专用设备进行切割、熔接和测试)、质地脆弱(光纤本身较脆弱,需要外加保护层形成光缆)。
4.分类类型
光纤主要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两种。多模光纤适用于近距离网络连接,如同一办公楼内;而单模光纤则因其高质量的数据传输和更长的传输距离,常用于连接办公楼之间或地理分散的网络。
5.应用场景
适用于高速网络、数据中心、远程通信、5G传输等对传输速率和距离要求较高的领域。

二、双绞线
1.结构
双绞线是一种以铜线为传输介质的通信电缆。将两根绝缘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合在一起,通常将4对(8根)这样的双绞线包裹在一个绝缘电缆套管内,形成双绞线电缆。
2.传输原理
双绞线内部传输为电信号,根据电磁原理,变化的电流会产生磁场,通过绞合的方式,使外部干扰在两根导线上产生的噪声相同,以便后续的差分电路提取出有用信号,有效抵御外部的电磁干扰和线对之间的串扰。
3.性能特点
成本低廉(制造、部署和维护成本都非常低)、安装简便(线缆柔软,使用通用的RJ-45水晶头,易于端接和布线)、足够带宽(可满足绝大多数局域网需求,从百兆到万兆),但是传输距离短(单段最大距离通常为100米)、易受干扰(UTP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性能会下降)、传输速率中等、带宽有上限(相比光纤,带宽潜力有限)、安全性较低(容易被窃听)。
因为传输距离超过100米后信号质量会受到影响。为此,双绞线视频传输设备应运而生,通过放大和补偿技术,实现了视频信号在双绞线上的远距离传输。这一创新使得双绞线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更具优势。
4.分类类型
双绞线可以分为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,前者在双绞线与外层护套间有锡箔屏蔽层,能有效防止数据泄密,同时降低外部环境对数据传输的干扰,适用于电磁干扰较大的环境。非屏蔽双绞线,只有绝缘皮,没有金属屏蔽层,我们日常项目中使用最多的是非屏蔽双绞线,价格较低。
根据线径可分为3类线、5类线、超5类线、6类线以及7类线,其中3类线线径较细,而7类线则线径较粗。这些双绞线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。随着线径的增加,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也会相应提高。然而,需要注意的是,线径过粗可能会增加成本和布线的复杂性。因此,在选择双绞线时,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权衡。

5.应用场景
双绞线广泛应用于电话通信(语音信号的传输)和局域网LAN(连接电脑、路由器、交换机、IP电话等)中。几乎所有的办公室和家庭网络布线都是使用双绞线。

三、同轴电缆
1.结构
其结构类似于“同心圆”,由内导体(单根铜线或多股铜线,用于传输信号)、绝缘层(塑料绝缘体,将中心导体与外层屏蔽层隔离)、屏蔽层(网状或箔状的金属导体,用于屏蔽外部电磁干扰)和外护套(最外层的塑料绝缘皮,起保护作用)组成。
2.传输原理
利用中心导体和外层导体之间的电场和磁场来传输信号,电磁场在绝缘层的约束下,沿着同轴线的轴向传播,屏蔽层可减少信号泄漏和外界干扰。
3.性能特点
屏蔽性好(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于双绞线)、带宽较宽(在相同距离下,曾经能提供比双绞线更高的带宽)、传输距离较长(信号衰减小于早期双绞线)、成本高(比双绞线更粗、更硬、更贵)、安装不便(需要使用BNC接头等专用工具进行压接)、不易弯曲。
4.分类类型
从用途上划分,同轴电缆主要分为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两种。基带同轴电缆又进一步细分为细同轴电缆和粗同轴电缆,用于传输数字信号,其数据率可高达10Mbps;而宽带同轴电缆则用于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。
5.应用场景
常用于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和分配、无线通信基站中天线与射频设备的连接、通信网络骨干网和接入网的传输、数据中心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连接,以及雷达、卫星通信等电子设备内部模块间的高频信号传输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