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-09-03 预览:0
日常开车时,仪表盘显示的信息大多来自各类传感器。它们将车辆状态转为电信号,输入行车电脑以支持决策。传感器对车辆正常运行非常关键,下面从定义分类、常见类型与故障两方面简要介绍。
一、定义与分类
传感器是一种信号转换装置,能将非电信号转为电信号,供ECU(电子控制单元)使用。早期传感器多用于发动机,如今已广泛分布于底盘、车身和智驾系统。
按能量关系可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,汽车多用被动型;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电阻式、电容式、光电式等多种类型。
二、常见传感器及故障
空气流量传感器:监测进气量,影响喷油和点火。故障会导致混合气过浓/稀、发动机异常。
温度传感器:包括水温、油温、进气/排气温度及环境温度传感器等。失效可能引起散热异常、油耗升高、空调失灵等问题。
压力传感器:如进气歧管压力、机油压力、胎压传感器等。故障会导致点火困难、润滑异常、胎压异常,影响行车安全。
氧传感器:监测排气氧含量,实现闭环控制。故障会造成怠速不稳、排放超标、油耗上升。
位置/角度传感器:如曲轴、节气门、液位和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等。失灵可能导致启动困难、加速无力、转向信号错误等。
超声波雷达:用于测距,失效会影响自动泊车和雷达报警功能。
轮速传感器:为ABS、ESP等系统提供车速信号,故障会影响车身稳定控制。
光线与雨量传感器:自动调节屏幕亮度或雨刷速度,提升驾驶舒适性与安全性。
车辆越智能,传感器越多,尤其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系统中,摄像头、激光雷达等也属于传感器范畴,共同保障行车高效与安全。